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一、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设备核心设计: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全封闭箱体结构(材质多为碳钢防腐、玻璃钢或不锈钢),将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消毒等流程集成于单一箱体,整体埋于地下(仅预留检修口、通风口及操作面板),核心设计围绕 “空间利用、环境友好、稳定运行” 三大目标展开: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1. 结构设计:兼顾抗压与防渗漏
箱体强度:根据埋深(通常 1.5-3 米)设计抗压结构,碳钢箱体采用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防腐寿命≥15 年),玻璃钢箱体采用缠绕成型工艺(抗拉强度≥120MPa),可抵御土壤压力与地下水浮力,避免箱体变形或渗漏;
防渗漏措施:箱体拼接处采用双道橡胶密封圈 + 螺栓紧固,底部铺设防渗膜(HDPE 材质,厚度≥1.5mm),同时在箱体周边设置导流沟,防止地下水渗入或污水泄漏污染土壤;
检修设计:顶部预留多个检修口(直径≥1.2 米),配备防滑盖板,便于人员进入箱体维护;通风口安装防雨帽与活性炭过滤装置,避免异味溢出与雨水进入。
2. 工艺设计:适配不同污水类型的处理需求
根据处理对象(生活污水、医疗污水、餐饮污水等),工艺路线可灵活组合,主流工艺以 “生化处理” 为核心,常见组合如下:
生活污水(如小区、乡镇):采用 “格栅 + 调节池 + 接触氧化池 + 二沉池 + 消毒池” 工艺,接触氧化池内填充弹性填料(比表面积≥200㎡/m³),通过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COD 去除率≥85%),二沉池采用斜管沉淀(表面负荷 1.5m³/(m²・h)),减少占地面积;
中小型医疗污水:在生活污水工艺基础上,增设 “缺氧池 + 二氧化氯消毒” 单元,缺氧池实现脱氮(总氮去除率≥70%),二氧化氯消毒(投加量 5-10mg/L)确保病原微生物杀灭率≥99.9%,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高浓度有机污水(如小型食品厂):采用 “UASB 厌氧池 + 接触氧化池 + MBR 膜池” 工艺,UASB 厌氧池先降解部分有机物(COD 去除率 40%-60%),降低后续好氧处理负荷,MBR 膜池替代二沉池,提升出水水质(SS 去除率≥99%),可实现中水回用。
3. 配套系统:保障地埋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曝气系统:采用水下曝气机(如射流曝气、微孔曝气),避免传统曝气设备置于地面易受环境影响的问题,微孔曝气盘(孔径 10-20μm)氧利用率≥25%,节能效果显著;
排泥系统:二沉池或 MBR 膜池底部设置污泥斗,通过气动隔膜泵定期排泥(排泥周期根据污泥浓度自动调节),污泥暂存于设备旁的污泥浓缩罐,定期由吸粪车清运;
控制系统:地面设置控制柜,内置 PLC 控制器,可实时监测进水流量、溶解氧(DO)、pH 值等参数,自动调节曝气强度、排泥时间及消毒药剂投加量,支持远程报警(如设备故障、水质超标),实现 “无人值守 + 定期巡检”。
二、设备核心优势:为何选择地埋式设计?
空间利用率高:90% 以上的设备主体埋于地下,地面仅需少量空间设置控制柜与检修口,尤其适合城市小区、景区、乡镇等土地资源紧张的场景,地面可规划为绿化、停车场或休闲区域,提升土地利用价值;
环境影响小:全封闭箱体 + 活性炭除臭设计,可有效控制异味扩散(臭气浓度≤1000 倍),噪音低于 55dB(地面检测值),避免对周边居民或游客造成干扰,尤其适配对环境敏感的场所(如学校、医院周边);
安装便捷快速:设备在工厂预制完成,现场仅需开挖基坑、吊装就位、连接管路即可(安装周期通常 15-30 天),相较于传统污水处理站(建设周期 3-6 个月),大幅缩短施工时间,减少对周边生产生活的影响;
运维成本低:集成化设计减少管路连接与设备数量,故障率降低 30% 以上;自动化控制系统减少人工操作,单套设备(处理量 50m³/d 以下)仅需每周巡检 1-2 次,运维成本比传统污水站低 20%-40%。
三、适用场景与选型要点
1. 核心适用场景
城镇基础设施: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城市老旧小区污水改造、城中村分散式污水处理;
公共服务场所:景区服务区、高速公路收费站、乡村学校、小型卫生院;
工业辅助场景:中小型工厂(如电子厂、轻纺厂)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厂预处理后的有机污水;
应急处理场景:灾后临时安置点、建筑工地临时生活区的污水处理。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发货山西、山西某污水厂2021年做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时参观并考察过多家污水处理设备企业,考察过后还是对我们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非常满意、于2018年8月份签订10台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下图为一台设备安装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