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原理介绍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原理介绍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核心是通过 模块化集成设计,将传统污水处理厂的 “预处理 - 生化处理 - 深度处理 - 污泥 / 消毒处理” 等单元浓缩至单个或一组设备中,实现污水的高效、紧凑处理。其工艺原理围绕 “物理分离杂质、生物降解污染物、化学 / 物理深度净化、安全消毒” 四大核心环节展开,不同工艺(如 MBBR、A/O、SBR 等)的原理差异主要体现在 生化处理单元,但整体逻辑一致。以下从 通用核心流程原理 和 主流工艺(MBBR/A/O/SBR)原理差异 两方面详细介绍: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原理介绍
一、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通用工艺原理(核心四阶段)
无论采用哪种具体工艺,一体化设备的处理逻辑均遵循 “从粗到细、从大分子到小分子、从污染物到无害物质” 的递进式处理,具体分为四个核心阶段:
1. 预处理阶段:物理分离 “粗杂质”,保护后续单元
目的:去除污水中颗粒较大、密度较高的悬浮物(如泥沙、菜叶、纤维)和漂浮物(如油污、泡沫),避免堵塞后续管道、设备或影响微生物活性。
核心单元:格栅 + 调节池 + 沉淀池(或沉砂池)
原理细节:格栅:通过金属栅条(间隙 5-20mm,细格栅可至 1-5mm)拦截污水中的漂浮物和大颗粒杂质,类似 “筛子” 过滤,需定期人工或自动清渣(避免堵塞)。
调节池:污水水质(如 COD、氨氮浓度)和水量(如早晚用水高峰)往往波动大,调节池通过 “均质均量” 作用,将污水混合、缓冲,确保后续生化单元进水稳定(微生物对水质波动敏感,稳定进水是生化效率的前提)。
沉淀池 / 沉砂池:利用 “重力沉降” 原理,让污水中的泥沙、小颗粒悬浮物在池内缓慢停留(停留时间 1-2h),自然下沉至池底形成 “沉渣”,上清液进入下一阶段;若含油较多,会增设 “隔油区”,利用油、水密度差(油密度<水)让油污上浮,再通过刮油板收集。
2. 生化处理阶段:微生物 “吃掉” 有机污染物,核心净化环节
目的:降解污水中 90% 以上的有机污染物(如 COD、BOD)、氮(氨氮、总氮)、磷(总磷),是一体化设备的 “核心心脏”。
核心原理:利用 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兼性微生物 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毒有害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的 CO₂、H₂O,将氮转化为 N₂(大气)、磷转化为污泥(后续去除)。
微生物需附着在 “载体” 上(如 MBBR 的悬浮填料、A/O 的生物膜载体)或悬浮在水中(如活性污泥法),通过 “吸附 - 分解 - 增殖” 实现污染物去除。
不同工艺的差异主要在于 “微生物生存环境的控制”(如氧气供应、水流方式),
以下是 3 种主流工艺的原理区别:
3. 深度处理阶段:去除 “残留污染物”,提升出水水质
目的:进一步去除生化处理后残留的微量悬浮物(SS)、胶体、色度、磷等,确保出水满足排放标准(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核心单元:沉淀池(二沉池) + 过滤单元(如石英砂过滤、活性炭过滤) + 化学除磷(可选)
原理细节:
二沉池:利用重力沉降,将生化池出水中的悬浮微生物(活性污泥)或生物膜脱落体沉降至池底,形成 “剩余污泥”(部分回流至生化池,部分排出处理),上清液进入过滤单元。
过滤单元:石英砂过滤器通过 “截留、吸附” 作用,去除水中细小悬浮物(SS<10mg/L);若出水需脱色或去除微量有机物,可增设活性炭过滤器(活性炭多孔结构吸附色素、异味)。
化学除磷:若磷超标,向水中投加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等絮凝剂,与污水中的 PO₄³⁻反应生成 “磷酸铝 / 磷酸铁沉淀”,随污泥排出。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原理介绍
4. 消毒与污泥处理阶段:确保出水 / 污泥 “安全排放”
目的:杀灭出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避免污染水体;对产生的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核心单元:消毒池 + 污泥浓缩 / 脱水单元(可选)
原理细节:
消毒:主流采用 次氯酸钠消毒(投加次氯酸钠溶液,生成 HClO 破坏微生物细胞壁)或 紫外线消毒(254nm 紫外线照射,破坏微生物 DNA,无化学残留);消毒时间需满足标准(如次氯酸钠接触 30min 以上)。
污泥处理:一体化设备产生的污泥(预处理沉渣、二沉池剩余污泥)需先进入 “污泥浓缩池”(通过重力浓缩,减少污泥体积),再通过 “污泥脱水机”(如板框压滤机、叠螺机)将污泥含水率从 98% 降至 80% 以下,形成 “泥饼”,最终按危废 / 一般固废标准处置(如填埋、焚烧或资源化利用)。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原理介绍
二、核心工艺原理总结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本质是 “微生物代谢 + 物理分离 + 化学辅助” 的协同作用,其核心逻辑可概括为:
先 “筛除粗杂质”(预处理),保护后续核心单元;
再用 “微生物降解”(生化处理),分解绝大部分污染物;
后 “深度净化”(过滤 / 除磷),去除残留杂质;
最后 “消毒 + 污泥处理”,确保出水和污泥安全。
不同工艺(MBBR/A/O/SBR)的选择,本质是根据污水水质(如 COD、氨氮浓度)、水量、排放标准,优化 “微生物生存环境”,实现处理效率与成本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