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
一、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概述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将格栅、调节池、生物反应池、沉淀池、消毒池等处理单元集成的成套设备,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小型工业废水等处理场景。其操作需遵循 **“先检查、后启动,勤监控、善维护”** 的原则,具体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 AO工艺流程图
一、操作前准备(开机前必做)
开机前需全面检查设备状态,排除安全及运行隐患,核心检查项如下:
检查类别 检查内容 标准要求
外观与结构 设备外壳、管路、阀门、法兰连接处 无破损、无渗漏,阀门开关灵活,法兰密封严实
管路系统 进水管、出水管、回流管、排泥管、曝气管道 无堵塞、无弯折,阀门处于预设位置(如:进水管开、排泥管关、回流管根据需求调节)
电气系统 控制柜电源、线路、指示灯、水泵 / 风机 / 搅拌器等电机接线 电源电压稳定(220V/380V 符合设备要求),线路无破损、无漏电,接地可靠
药剂系统 PAC/PAM 等混凝剂、消毒剂(如次氯酸钠)的储存量、投加装置 药剂充足,投加泵运行正常,管路无堵塞,计量准确
生物系统 生物反应池内活性污泥浓度(MLSS)、污泥颜色、气味 污泥呈黄褐色、无恶臭,MLSS 维持在 2000-4000mg/L(具体按工艺要求)
辅助设备 格栅(人工 / 机械)、液位计、流量计、在线监测仪(如 pH、DO 仪) 格栅无杂物堵塞,液位 / 流量显示正常,监测仪校准完毕、数据准确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
二、开机操作流程(按顺序执行)
一体化设备开机需遵循 “辅助系统→进水→主体处理→出水” 的顺序,避免冲击负荷损坏设备或影响处理效果。
1. 启动辅助系统
打开控制柜电源:确认指示灯亮,PLC 控制系统(若有)正常启动,进入操作界面。
启动曝气系统:打开曝气风机(罗茨风机或离心风机),调节曝气阀门,使生物反应池内溶解氧(DO)维持在2-4mg/L(通过 DO 仪监测),曝气 10-15 分钟激活污泥。
启动搅拌系统:若生物反应池为厌氧 / 缺氧区,启动搅拌器,确保污泥与污水充分混合(避免污泥沉积)。
启动药剂投加系统:根据进水水质(如浊度、COD)设定药剂投加量,启动投加泵,确保药剂均匀进入反应池。
2. 进水操作
打开进水阀门:缓慢开启进水管阀门,通过液位计观察调节池液位,避免瞬间大量进水导致设备过载。
调节进水流量:根据设备设计处理量(如 1m³/h、5m³/h)调节流量,保持进水稳定(可通过流量计监控)。
检查格栅:若进水带杂物(如塑料袋、毛发),及时清理格栅截留的废渣,防止堵塞管路或水泵。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
3. 主体处理单元运行
生物反应池监控:实时观察污泥状态(如是否出现浮泥、泡沫过多),若 DO 过低需增大曝气量,若污泥发黑发臭需排查曝气故障或减少进水负荷。
沉淀池监控:观察出水澄清度,若出水浑浊可能是污泥回流不足或混凝剂投加量不够,需调节回流泵流量或增加药剂投加量。
消毒池运行:确保消毒剂投加量充足,消毒接触时间≥30 分钟(根据排放标准要求,如粪大肠菌群≤1000 个 / L)。
4. 出水排放
当沉淀池出水澄清、消毒达标后,打开出水阀门,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市政管网或回用系统(如绿化、冲厕),同时通过在线监测仪或定期取样检测出水水质(COD、BOD、SS、氨氮等指标需符合设计标准)。
三、运行中监控与异常处理
运行期间需每 1-2 小时巡检一次,重点监控以下参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监控参数 正常范围 异常现象及处理方案
进水流量 符合设计处理量 流量过大:关小进水阀,打开调节池溢流阀(若有);流量过小:检查进水端是否堵塞,排查提升泵故障
溶解氧(DO) 生物池 2-4mg/L,缺氧池≤0.5mg/L DO 过高:减小曝气量;DO 过低:增大曝气量,检查风机是否故障,清理曝气盘堵塞
污泥浓度(MLSS) 2000-4000mg/L 浓度过高:排放剩余污泥;浓度过低:减少排泥,投加菌种或营养剂(C:N:P=100:5:1)
出水浊度 ≤10NTU 浊度高:增加混凝剂投加量,检查沉淀池排泥是否及时,调节污泥回流比(一般 20%-50%)
设备异响 / 振动 无明显异响、振动轻微 水泵 / 风机异响:停机检查轴承是否损坏、叶轮是否卡异物;管路振动:固定管路,排查阀门是否半开导致水锤
药剂不足 储存罐液位≥1/3 及时补充药剂,补充后冲洗投加管路,防止结晶堵塞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接触氧化法、由初沉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污泥池、和风机六部分组成。该设备适用于埋入地下,不占地表面积,运行对周围无影响。进水平均BOD5为200mg/l以下,出水降为50mg/l以下,去除率80%,COD去除率81%,悬浮物去除率80%。
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流程说明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主要是针对生活废水和与之相类似的工业有机废水的达标排放处理,处理方法是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生化处理技术接解氧化法,也可根据要求在前段或后端加上物化法综合处理,水质的设计参数也按一般生活污水水质设计,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共有六部分组成:
1、初沉池
2、接触氧化池
3、二沉池
4、消毒池、消毒装置
5、污泥池
6、风机房组成,
可在地上安装也可深埋地下。
1、初沉池:
初沉池为竖流式沉淀池。污水在沉淀池的上升流速为0.2~毫米/秒,沉淀下来的污泥用空气或泵提至污泥池。注:0.5~5m3/h不设初沉池;~30开始沉淀形式为斜管沉淀)。
接触氧化池: 初沉后的水自流至接触池进行生化处理,接触池分为三级,总停流时间为4~5小时,填料为新颖弹性填料,易结膜,不堵塞,填料比表面积为380?/m3,接触池气水比在12:1左右 注:0.5~5m3/h接触池为二级)。
二沉池: 生化后的污水流到二沉池,二沉池为二只竖流式沉淀池并联运行,上升流速为0.1-0.15毫米/秒,排泥采用空气提至污泥池 注:0.5~5m3/h污泥自流到污泥池中; ~30开始沉淀形式为斜管沉淀)。
消毒池及消毒装置: 消毒池按规范: "TJ14-74"标准为40分钟,若是医院污水,消毒池可增加停留时间1-1.5小时。消毒采用臭氧或次氯酸钠接触溶解的消毒方式,消毒装置能根据出水量的大小不断改变加药量,达到多出水多加药,少出水少加药的目的。需要其它消毒装置可另行配制
注:如用于工业污水,消毒池与消毒装置可以不要)。